1. 首页
  2. 人才培养
  3. 学生习作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生习作

曹元元:对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几点思考

  • 来源:民族宗教研究院
  • 发布者:
  • 浏览量:

对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几点思考

 

曹元元*

 

【摘  要】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日趋严重,以宗教极端主义为首的暴恐活动更是肆意猖狂,不断成为危害国际社会安定和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宗教内部的派别纷争和文化意识形态冲突不断引发暴恐活动,导致恐怖主义泛滥。90年代,大约有 25%的恐怖主义起源于宗教目的,05年则高达56.4%。宗教因素不断成为恐怖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动机来源。

【关键词】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反恐合作

 

宗教作为一种强大的世界性力量, 既表现为维系世界的力量, 又表现为动摇世界的力量,体现出明显的双重性。[1] 宗教本身所具有的神圣号召力不仅能够神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强意识形态,同样可以聚集精神动力,然而这种强有力的控制力一旦失去平衡点就会引起暴力冲突造就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随着民族冲突、地区争端不断演进以及教派之间的分裂斗争,宗教极端主义越来越成为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

 

宗教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种类

在很多时候, 冲破了(工具)理性的恐怖主义怒火是 “由恐惧而起, 由复仇驱动 , 并受到宗教的鼓舞 ”。[2] 宗教往往具有排他性,它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保护自己权利的旗帜宣扬,他们反对“世界化”、“现代化”力图保护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对本国政府的不满也视图以宗教名义制造暴乱恐怖。宗教恐怖活动不妥协的立场及残酷的暴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恐怖主义根源。目前 , 宗教原教旨主义是各个宗教极端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 , 其实质是恢复宗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统治地位 , 建立神权高于一切的神权政治体系 , “并根据宗教信条来重塑个人 、社会和公共行为 ”。[3]

    (一)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主要指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中的一种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 ,是一股极端保守的宗教势力,主张按教义行事并恢复伊斯兰原有的方式,抵抗外部世界,尤其西方的大国势力。 随着战后美国为首的大国不断崛起,文化渗透不断挑战中东穆斯林国家使其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多方面丧失原有的规范,这引起了穆斯林民众强烈的反感和极端仇视。90年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扩张,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频繁自杀性爆炸事件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以及以本·拉登为首的另一个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都带有浓厚的原教旨主义色彩。他们号召实现“伊斯兰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这一号召迅速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中亚、东南亚引起共鸣,他们极力反对非穆斯林文化的异教邪说。宗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精神渴望,这种狂热的风靡也往往被激进的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篡改利用。近年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断被认为是当代恐怖主义的力量来源,不断威胁国际秩序和地区和平。

无论哪种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不断演变发展。人们时常缅怀宗教最初的美好憧憬,要求回归原教旨主义,净化信仰。尽管不同形式的原教旨主义多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但都或多或少随着科技发展日渐衰落,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却恰恰相反,出现惊人的力量,也使在国际世界备受关注。在非伊斯兰教徒心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大多都是抗衡世界进步发展的愚昧顽固、无知暴乱,但少数宗教极端分子总会蛊惑大众,使民众丧失理智引发暴乱。从思想层面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低级层面是简单的排斥反对各种非伊斯兰文化和生活方式,高级层面则是致力于重新确立伊斯兰教的价值观念,并企图改造社会,恢复最初的基本思想。这种对过去社会理想化的作法正是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批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通常以社会正义为诉求,抨击社会的不公不合理,因此他们的呼吁声往往能得到社会底层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指严格遵守关于圣经字面解释基础教义的一个术语。美国大多数新教派认为原教旨主义是自由主义间的分裂。19世纪最后10年至一战期间,达尔文主义广泛传播,严重冲击了《圣经》的基本观点,人们开始怀疑质疑,教会也就形成了两个分裂的派别。一派是自由主义,也称为现代主义,通过调整基督教教义和现代科学矛盾,使基督教不断适应科学发展。另一派是原教旨主义,他们认为《圣经》是神的启示,具有绝对真理,不容置疑。目前,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已经发展成一种全球性现象, 其主要宗教特征是强调个人信仰的虔诚和 《圣经》崇拜 。正是这种捍卫正义的思想, 促使海湾战争老兵麦克维在俄克拉荷马城联邦大厦引爆了炸弹 。

基督教在世界国际地位中已经占据强势力量,因此原教旨主义者通常不需要恐怖活动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但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却为很多非法暴恐活动提供了精神源泉和力量来源。在美国 ,反堕胎分子就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得到了精神动力和合法性 。 “拯救行动 ”等反堕胎组织成员 ,往往也是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 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符合上帝的旨意和《圣经》的指示,所以他们并不因为自己的纵火 、破坏等行为违反法律而感到不安。当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思想与一些落后国家的政治斗争相结合的时候 ,就会成为恐怖活动的强大动力 。乌干达北部的 “上帝抵抗军 ”(Lord’s Resistance Army, LRA)就是一例具有基督教极端主义背景的恐怖组织。从 1992年到 2005年,该组织共从事 18起恐怖事件 , 造成504人死亡 , 292人受伤。[4]

 

    二、宗教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

    (一)追求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从80年代开始,宗教型恐怖主义活动就不断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平稳阶段到2003年的缓慢增加到2005年的猛烈上升,宗教极端主义越来越在国际恐怖主义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宗教型恐怖活动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在不断增加,从2003年到2005年,短短2年时间,死亡人数增加到每年2052人。宗教型恐怖主义活动在国际舞台上更为活跃,但在国内造成的人员死亡却不容忽视,人类不断在遭受宗教因素所导致的恐怖主义活动。仅在 2012—2014 年,我国境内就发生了 220余起暴力恐怖案件。[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恐怖主义多与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相关,恐怖分子大多主张“节制”人员伤亡,然而近年来恐怖活动多诱发于宗教因素,为了得到宗教信徒的大力支持,恐怖组织不断发动大规模的残酷暴恐活动。

    (二)更追求心理打击效果

宗教型的恐怖活动往往不只是为了追求简单的特定目的,而是为了制造长期暴动和恐慌的社会氛围,并造成大众的心理阴影,削弱政权统治。恐怖分子不断宣扬“既要更多的人死,也要更多的人看”,政府官员、宗教人士、甚至普通民众都难于幸免,社会时刻都充斥着冷气压。恐怖袭击的手段也不断多样化、高科技化。网络、信息技术也不断被卷入恐怖活动,恐怖分子利用现代媒体,散布恐怖信息,制造恐怖气氛,扰乱民心,干扰社会秩序。

 

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渊源

    贫穷、落后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说:“当我们如此关注恐怖主义之时,如果我们忽视目前的经济紧迫性,我们将会由于增加饥饿、疾病和傲慢而给恐怖主义火上浇油。”[6]

当代宗教型恐怖主义活动的发展壮大是各方面因素导致的,概括来说就是境内有土壤,境外有种子。在国内就我国而言,宗教恐怖活动多发于西北新疆西藏地区,而西北地区长期以来经济、政治落后,发展缓慢,宗教信仰根深蒂固。而市场经济下,农村人口缺稀,外出务工人员语言交流不畅通,务农人口劳动力缺失,导致宗教不正常的发展。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思想封闭,文化单一,宗教传统浓厚,极易受宗教极端势力的迷惑。而突厥民族历史遗留的隔阂,加之境外非正常势力的鼓动支持,打着伊斯兰宗教旗号的东突厥伊斯兰解放组织蠢蠢欲动。任何一个国家,长期的经济不平衡发展、失业率悬殊、不合理的民族歧视迫害,历史遗留冲突都会导致宗教型的恐怖主义活动。

    境外种子的萌芽大多源于大国崛起的意识形态冲击。全球化进程不断在加速,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中孕育发展,而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往往导致大国间的利益权衡。各国各民族发展不均衡,大国间的利益纷争往往使某些小国成为牺牲品,导致国际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中东,非洲北部地区,大量贫困人口被迫加入恐怖活动,被恐怖分子利用,同情并支持宗教极端型恐怖活动。霸权主义政策也是诱因之一。少数发达国家依然坚持冷战思维,为了争夺利益,肆意培育利己势力,通过提供资金、庇护、技术等暗中支持他国的反政府恐怖活动,试图推翻他国政府统治。美国为了推翻伊拉克境内的政府统计,钻取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每年向伊拉克民族恐怖组织提供大量美元支持暴恐活动。我国“三股势力”的产生、发展就是霸权主义的产物。英国俄国为实现殖民扩张,清末在新疆境内办学,传入“双泛”思想,力求复兴大突厥帝国。20世纪末新疆地区暴恐势力猖獗更是西方国家的摇旗呐喊。国际社会的极端主义传播也导致宗教因素恐怖主义的因素之一。一些伊斯兰国家,贫困家庭被迫让孩子去宗教学校,这些伊斯兰学校不断宣扬狭隘和暴力的宗教观点,孩子们从小就被宣扬恐怖暴力,不断形成歪曲的价值观。

此外从民族、宗教因素来谈, 建立在民族自我族属意识基础上的民族主义, 几乎生来就具有某种突出的排他性。 许多恐怖主义者往往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利用宗教的社会功能, 打着宗教的旗帜, 蒙骗信徒投身恐怖活动。[7]

 

四、宗教极端主义恐怖活动的解决途径

2006年9 月8 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全球反恐战略》中明确规定:“坚决和明确地强烈谴责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不论其在何处发生、何人所为和何种目的。”为此,对恐怖主义组织及其分子,必须要坚决予以打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暴力恐怖活动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恐怖主义的危害毋庸置疑,国际社会各方面也都达成共识,坚决抵制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于宗教因素导致的恐怖主义同样要打击制止,然而宗教信仰作为民族凝聚力的魂魄,不能丢失,反恐同样也不能一味地给任何民族、任何宗教贴上恐怖的标签。近十几年来,由于极端宗教主义暴恐活动在我国新的、复杂的表现,特别是恶性暴恐事件的增多,普通民众和一些官员对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特定宗教的成员出现刻板化的认识,产生了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在旅游、居住等多方面都对少数民族造成了歧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严重的心理破坏作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才是反恐宗教的前提,不仅要发挥宗教独有的凝聚精神,更要促进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防止邪教组织的不正常发展。政府也该加强与宗教间的合作交流,积极促进宗教的对外发展,防止保守陈旧思想恶意增长。要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要营造包容与和谐的氛围,保证少数民族承受偏见和歧视,使社会心理更加包容开放。对深受恐怖主义思想毒害的少数信徒,要尽可能挽救教育避免其被利用加入恐怖组织。反恐政策各国均不一致,但都应该立足于本国国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要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顾及少数民族人民的利益,积极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民生,防止社会矛盾被民族分子利益,鼓吹上升为宗教矛盾从而引发暴恐活动。宗教虽有其消极的方面,这并不能理所当然的多宗教全盘否定,政府社会应该通过教义向信徒解释恐怖主义,使更多的民众认识到暴力恐怖的危害,积极加入反恐斗争,将恐怖主义扼杀在宗教萌芽之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也不可避免,国际条约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倡导多元文化、互助平等、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倡导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反恐合作的重要前提,辩证处理国际间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原则的冲突。国际社会一致认为恐怖主义属于暴力犯罪,应该受到刑事制裁。我国近年来也不断加强反恐的立法活动。不仅《刑法》对恐怖犯罪不断细化,2016年出台的《反恐怖主义法》更是将恐怖犯罪列上日程。乌鲁木齐的“7.5事情”、昆明的“3.1事件”等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各国应该对恐怖活动加强立法,严厉惩治暴恐犯罪,同样也应该加入国际反恐公约,利用国际力量加大反恐力度。

 

 

参考文献:

 

[1] 都永浩, 左岫仙. 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关系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5).

[2] 王艳雯. 现代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 J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 (4).

[3] 余建华, 吴可佳. 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论析[ J ]. 国际问题研究,2003(5).

[4] 张家栋. 当代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 J ]. 国际观察,2006(2).

[5] 冀伯祥 ,徐守杰. 论恐怖主义的民族因素 [ J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

[6] 李树盛. 宗教因素与当代恐怖主义[ J ]. 岱宗学,2009(1).



* 曹元元,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1] 社会学家彼得 贝格尔(Peter Berger)语, 参见于何锦熙、王建敏主编:《西方社会学说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年, 第 120页。

[2] 本文转引自伯恩德 怀斯布洛德:“原教旨主义暴力:现代冲突中的政治暴力和政治宗教”,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 4期。

[3]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周琪等译, 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第 94页。

[4]  该组织试图动摇和颠覆乌干达政权, 大约 80%的成员是儿童(大约 3000 ) 2002, 苏丹政府宣布停止支持这一组织的政策, 但是该组织仍然没有停止活动的迹象, http://www. tkb.org / G roup. Jsp?groupID =3513

[5] 魏海亮,王振华. 我国安全形势与反恐情报战略构建———基于国际恐怖主义的视角[J]. 情报杂志,2015(4).

[6]  卫和世. 打击恐怖主义:菲律宾的经验[J]. 当代亚太,2002(12)

[7] 余建华.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问题论析[ J] .国际问题研究, 2003, (3)